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加快工业发展 促进追赶跨越 —— 市统计局局长周游的发言

发布日期:2011-06-15 15:08 文章来源:巴中市统计局   浏览击量:

市统计局 周 游

2011610日)

尊敬的文通副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遵照会议安排,现就助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如下汇报。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发展目标

为贯彻落实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决策部署和“两个必须”(全市GDP增速上半年必须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目标要求,我们根据巴中特殊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2010年为293437)和国家统计制度要求(一产基本增长4%,三产基本增长10%,二产中的工业和建筑业以支撑要素确定增速),做了一个基本的测算:若按全省上半年GDP增长15%计,工业增加值必须增长32%;若按超过2个百分点即增长17%计,工业增加值必须增长35%。支撑其增长的相关因素(用电量、主营业务收入、货运周转量、应交增值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10项指标)必须与此相匹配。别小看这个增长速度,巴中前年因南威水泥厂等一批规上工业投产的带动促使增速达到33.1%,去年因一批工业项目的跟进发展和节能平衡促使增速达到30.1%,此外建区设市以来还没有别例。同时必须看到,今年国家统计制度在工业上的要求特别,国家局给四川核定的工业增速仅在22%左右(列全国第二位),省统计局明确表示,巴中今年若没有较大的新建工业企业投产,工业增速不可能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基于此,我们务要对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完成目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超常规地展大劲,进一步增添管用的工作措施,夯实工业增速的相关支撑因素,奋力实现发展目标。

二、发展现状

从全市110户规上工业企业今年5月底止(下同)上报的数据看,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8.6亿元,同比增长69.2%(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通、南、巴、平分别为 13.55亿元、21.39亿元、22.37亿元、31.29亿元,分别增长73.1%60.2 % 70.1% 73.47%。其中,轻工业产值58.09亿元,增长72.9%;重工业产值30.51亿元,增长62.5%。按上月省统计局折算系数测算,预计可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同比增长23.5%,比1-4月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通、南、巴、平分别为3.7亿元、6.6亿元、5.8亿元、9.6亿元,分别增长21.4%16.2%25.2%28.3%。按此增长趋势预测,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将完成总产值105亿元,增长60.0%;实现增加值30亿元,增长25%

从企业规模和分布情况来看,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2户(通南巴平分别为2户、7户、7户、6户),在5000万—1亿的有25户(通南巴平分别为8户、6户、6户、5户),在20005000万的有 41户(通南巴平分别为15户、6户、15户、5户),在10002000万的有18户(通南巴平分别为2户、2户、8户、6户),不足1000万元的有4户(通江2户、巴州区1户、平昌1户)。

三、发展差距

巴中目前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省0.9%,实现增加值仅占全省0.7%,平均每户企业增加值为全省的69.8%。与周边比,增加值仅为广元的46.8%、南充的15.9%、达州的15.9%、广安的22.5%。与市政府下达的最新目标比,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80.53亿元,增速35%5月止总量仅完成年度目标的31.9%,增速差半年目标8.5个百分点、差全年目标11.5个百分点。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工业项目投资严重不足,新建规上工业尤其是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大企业没有。工业性投资仅9.6亿元,同比下降30.5%,投资最少,增速为全省市州末位。各相关支撑因素基本未达到预期目标。4月底,全省新建企业766户,规下升规上446户;我市新建企业没有,规下升规上才12户,新进入规上占比不足1%

四、发展建议

一是力促现有企业满负荷生产。从前5月企业生产情况看,部分企业生产极不景气。按新目标,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时间与任务同步。各县区务必采取扎实举措,督促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赶进度,加班加点、多产快产。

二是快上一批新上规模企业。据调查,目前全市有14户企业(通江2户、南江3户、巴州6户、平昌3户)基本达到规上企业标准,要尽快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手续,实现达产一个、入规一个、统计一个。要切实对71个工业投资项目进行摸底排序、梯次布局、重点跟进,力促尽快建成、赶早投产、按期入规。

三是加强重点企业管理服务。各县区务要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切实加强对左右工业增长的重点企业的管理服务,搞好统筹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诸如资金、原料、土地等重大难题,促使其充分发挥骨干支撑作用。

四是强化工业运行统计分析。统计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讲奉献,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会同工业主管部门和协调评估的相关部门,及时监测工业经济运行态势,预测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助推工业经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