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调研分析

巴中市“一老一小”人口现状浅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系列分析之三

发布日期:2022-06-13 17:12 文章来源:巴中市统计局   浏览击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巴中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巴中老龄化进程加快、少子化问题加剧,“一老一小”服务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夯实养老、育幼产业发展基础,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对于改善民生福祉、释放新兴消费、培育经济新动能、扩大就业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巴中“一老一小”人口结构现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巴中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53.37万人,占19.67%,分别比全省、全国高2.74个、6.17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8位。0-14岁人口47.07万人,占17.35%,比全省高1.25个、比全国低0.60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7位。老少人口比高达113.39%,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8.22个、38.15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12位。巴中社会总抚养比[3]为58.79%,分别比全省、全国高9.47个、12.91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5位。

二、巴中“一老一小”人口发展特点

(一)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少儿人口占比下降。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9.67%,比2010年上升9.20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7.35%,比2010年下降3.91个百分点。

(二)老年人口中女多男少,少儿人口中男多女少。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中的男性25.98万人、占48.67%,女性27.39万人、占51.33%,男女比例为95:100。0-14岁人口中的男性24.57万人、占52.21%,女性22.50万人、占47.79%,男女比例为109:100。

(三)老年人口乡村多于城镇。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38.11万人、占71.41%,居住在城镇的15.26万人、占28.60%,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是城镇的2.5倍。从性别看,老年人口中男女城镇均少于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城镇男女分别为7.23万人、8.03万人,乡村男女分别为18.75万人、19.36万人,乡村男女分别是城镇男女的2.59倍、2.41倍。

(四)少儿人口城镇多于乡村。2020年,巴中0-14岁人口居住在城镇的25.95万人、占55.13%,居住在乡村的21.12万人、占44.87%,城镇0-14岁人口是乡村的1.23倍。从性别看,少儿人口中男女乡村均少于城镇。0-14岁人口中城镇男女分别为13.45万人、12.5万人,乡村男女分别为11.12万人、10.0万人,城镇男女分别是乡村男女的1.21倍、1.25倍。

(五)高龄老年人口上升,婴幼儿人口下降。2020年,巴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8.41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3.1%,比2010年上升1.5个百分点,高龄人口占比呈上升态势。0-4岁、5-9岁、10-14岁人口分别为13.14万人、16.7万人、17.23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比重为4.84%、6.16%、6.35%,0-4岁婴幼儿人口占比分别低于5-9岁人口、10-14岁人口占比1.32个、1.51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降0.47个百分点,婴幼儿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

(六)老年人口文化素质逐步提升。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0.66%,比2010年提高6.77个百分点。其中,初中占16.8%、高中占3.07%、大学专科占0.65%、大学本科及以上占0.14%,分别比2010年提高5.63个、0.85个、0.23个和0.06个百分点。

(七)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明显改善。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33.9%,基本健康的占42.96%,分别比2010年提高9.17个、1.79个百分点;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占19.65%,不健康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49%,分别比2010年下降4.94个和6.02个百分点。

(八)老年人口生活保障水平提升。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口生活来源中靠离退休金或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财产性收入养老的占比不断提高。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生活靠离退休金养老的占14.37%,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的占6.56%,分别比2010年提升7.03个、3.29个百分点。而靠劳动收入养老的占29.26%,比2010年下降9.74个百分点。2020年,巴中养老保险支出67.8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十三五”期间养老保险支出年均增长12.3%。

三、人口“两端”挤压,“一老一小”供需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巴中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十年来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至2020年全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0年,巴中45-49岁年龄段人口24.72万人,50-54岁年龄段人口24.46万人,这两个年龄段峰值人口,按照人口年龄移位推算将十年、二十年后进入老年阶段,届时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还将形成两次超高峰,老龄化程度将会更深。

(二)少子化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少生优育的观念逐步养成,同时也迫于生养、教育、就业等压力,育龄夫妇特别是年轻夫妇“不想生、不能生、不敢生”的现象十分突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巴中一年内(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出生人口20507人,按每个家庭户计算户均出生人口0.019人,换句话说一年内每100户出生人口不到两个,人口出生率为7.56‰,较2019年下降2.63个千分点,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7.24个千分点,降幅近50%,为历史最低水平。

(三)人口“两端”挤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提出新挑战。一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2020年,巴中“一老一小”两端人口数量占巴中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02%,较2010年上升5.29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4.02个、5.52个百分点。由于“一老一小”人口比重的上升,劳动年龄人口随之下降,人口老龄化减少了有效劳动力供给,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问题,人口质量红利有待转化,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二是社会保障压力加大。从2021年看,巴中养老保险支出7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5%,而养老保险收入为78.0亿元,其中征收收入46.39亿元、占59.47%,上级补助和财政补贴收入31.61亿元、占40.53%,社保基金当年入不敷出、财政补贴压力大的形势较为严峻。

(四)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对发展“银发经济”提出新挑战。从受教育情况看,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79.34%,其中小学占65.68%。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为10.65%,比全市人口文盲率高8.3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文盲率较高,融入信息化时代有一定难度,对挖掘老年人就业潜力、发展“银发经济”,以及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五)老年人几乎全部居家养老,养老形式单一。2020年,巴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中,居家养老的占99.66%,依托机构养老的仅占0.34%。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与配偶同住”“与配偶和子女同住”和“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分别为47.71%、16.04%和15.97%,“独居”老年人的比例达13.90%。

(六)“一老一小”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一是专业养老机构总量短缺。据巴中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市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929个,但提供住宿的只有328个,其中养老机构仅168所,可供床位15704张,占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的2.94%。也就是说,目前养老机构数每所需承载3177位老年人养老需求压力,养老服务床位仅可向100位老年人提供3张。全市专业养老机构少,养老床位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二是托育机构婴儿享有量不足。据市卫生健康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巴中备案托育机构8个,总托位数2346个。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初步推算,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每千名仅有托育机构0.11个、托位数51.4个。换句话说,当前托育服务能力仅能为每20名婴儿提供1个可用托位,婴儿托位享有量明显不足。因受服务机构少,市场价格偏高,机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以及家庭经济条件与家长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即使托位供给量不足但其空置率却较高,严重影响托育行业的有序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产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吸引青壮年人口回巴来巴就业创业。坚持“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加快推进“1+3”主导产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乡村振兴建设。坚持人才优先政策,在“引得回”“育得好”“留得住”上下足功夫,着力回引本地外出青壮年劳动力和外地优秀人才来巴就业创业,形成人口逐年回流之势,减少劳动力输出,缓解巴中人口老龄化,促进巴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充分挖掘老年人再就业潜能。老年人口总量增加,其消费和服务需求必将不断提升。要因地制宜加快“银发经济”相关行业产业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夯实老年人生活、健康、文化等保障基础,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老年人绝大多数身体比较健康,有效挖掘老年人再就业,既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又可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各行各业应根据岗位需求,适当放宽年龄限制,甚至可以设立某些特定老年岗位。比如设立“指导岗”“顾问岗”“巡察岗”等,充分借力老年人在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优化就业质量。各级政府在政策方面应引导对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充分保证老年人权益,让老年人发挥余热,继续给社会作出贡献。

(三)加大生育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不断提高人口生育率。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各级各地要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一系列激励生育的政策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实现年轻夫妇愿意生、能抚养,不断提高人口生育率,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四)加强“一老一小”关爱宣传,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巴中出台了《巴中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巴中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七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关爱老人儿童的政策措施。各级各地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资金向养老服务领域倾斜,切实改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医疗康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数量,增加普惠性养老机构建设及普惠性养老床位有效供给。同时,加大对托育服务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规范托育机构运营,加大托育机构监管,确保托育机构的普惠性质,避免因托育机构不规范或托育服务价格过高等原因造成托育服务供需矛盾。进一步研究制定弹性休假、父母育儿假等政策,让“一老一小”获得更多的亲人照顾与陪伴,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助力护苗力量提升。

(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巩固和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和低保户、独孤户、老年人社会救助兜底工作。积极探索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新建小区的刚性要求,确保养老设施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对既有小区养老设施进行建设及改造,确保养老设施配建到位。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整合社会资金、村民自治经济和集体经济,增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院,加强乡村医院提质升级改造等,逐步改善农村养老条件。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对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半失能老人的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注释:

1. 一老一小:本文中“一老”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也称老年人口;“一小”是指0-14岁的人口,也称少儿人口。

2.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0%以上,或0-14岁人口比重30%以下、老少比30%以上,则该国家或地区为年老型社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3. 社会总抚养比是指0-14岁和65及以上人口之和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