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数据 > 调研分析

疫情冲击明显 经济回暖企稳

2020年一季度巴中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20-04-27 15:37 文章来源:巴中市统计局   浏览击量:

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运行两手抓,及时出台有效应对疫情和稳定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序推动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复业,季末经济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3月当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回升,经济呈现回暖企稳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5.98亿元,同比下降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46亿元,同比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35亿元,同比下降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17亿元,同比下降4.2%。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态势及特点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小春粮食播面134.7万亩,下降4.3%;油菜播面129.5万亩,增长18.7%。据行业监测显示,一季度全市茶叶采摘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20.7%和4.3%,蔬菜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4.2%和6.7%,水果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15.3%和15.6%。

一季度,生猪出栏55.79万头,同比下降39.5%;生猪存栏150.6万头,下降19.6%。牛出栏 5.75万头,增长3.1%;牛存栏40.91万头,下降11.8%。羊出栏 23.01万只,下降9.6%;羊存栏57.7万只,增长2.7%。家禽出栏290.35万只,下降5.2%。猪肉产量4.36万吨,下降35.3%;牛肉产量0.66万吨,增长2.7%;羊肉产量0.35万吨,下降9.7%。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52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农业产值11.9亿元,增长7.7%;林业产值1.65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32.14亿元,下降11.0%;渔业产值2.12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7亿元,增长7.4%。

(二)工业生产逐步恢复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降幅比全国低6.0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比1-2月收窄4.2个百分点,增速居市州第17位,位次比1-2月下降1位。其中,3月同比增长4.0%,比1-2月回升10.6个百分点,复产势头较好。

分行业看,32个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59.4%,比1-2月提高6.3个百分点。3月当月有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71.9%。3月当月与1-2月、一季度比1-2月相比有2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前五大行业增加值增速 “两升三降”。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5.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13.7%,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6%。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大米增长4.7%,小麦粉增长4.8%,鲜冷藏肉增长16.3%,饮料增长3.4%,中成药增长38%,纱增长91.9%,饮料酒下降14.1%,水泥下降24.4%,铁矿石原矿下降18.7%。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5.2%,比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3亿元,下降12.2%;企业亏损面4.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企稳向好

一季度,全市资质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52.83亿元,同比增长1.2%。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129.99亿元,增长2.9%;安装工程产值19.76亿元,下降2.7%;其他产值3.08亿元,下降29.0%。

(四)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明显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降幅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2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0%,住宿和餐饮业下降45.0%,金融业下降10.5%,房地产业增长7.9%,其他服务业增长2.4%(其中营利性服务下降0.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0%)。

(五)市场消费降幅收窄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7亿元,同比下降16.8%,降幅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8个百分点,比1-2月收窄2.3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9位,位次较1-2月上升2位。3月同比下降11.6%,降幅比1-2月收窄7.5个百分点。

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84.78亿元,同比下降16.7%;乡村零售额18.89亿元,下降17.3%。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7.11亿元,同比下降31.4%;商品零售86.56亿元,下降13.2%。在消费品零售中,限上单位零售额27.28亿元,下降18.7%。

(六)固定资产投资止滑企稳

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年”部署,组织了两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降幅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4.6个和2.8个百分点,比1-2月收窄18.3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0位,位次比1-2月上升6位。其中,3月同比增长26.6%。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分别比全国、全省高31.5个和16.6个百分点,比1-2月提高15.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位次比1-2月上升2位。3月同比增长35.2%。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8%,分别全国、全省高50.9个和40.5个百分点,比1-2月提高39.6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位次比1-2月上升10位,3月同比增长85.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0%。

从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9.4%;产业投资增长11.6%;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1.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其他投资增长27.1%。

一季度,本地注册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97.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41.1个和35.4个百分点,比1-2月回升33.2个百分点,居市州第3位。其中,3月同比增长57.1%。

(七)财税收支减少

一季度,全市实现税收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24.7%,增速降幅比1-2月收窄5.9个百分点。一季度减免各项税金3.97亿元,同比增加1.45亿元,增长5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8亿元,同比下降8.2%,增速降幅比1-2月收窄38.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性收入5.38亿元,下降2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83亿元,同比下降12.9%,增速比1-2月回落27.0个百分点。

(八)金融运行稳健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26.8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比1-2月提高2.6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3位,位次比1-2月上升3位。贷款余额851.34亿元,增长12.8%,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比1-2月提高0.6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3位,位次与1-2月持平。

(九)居民收入小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0元,增长5.1%;人均消费支出3813元,增长2.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8元,增长1.0%,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居市州第11位;人均消费支出5769元,下降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0元,增长5.4%,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4.5个和0.1个百分点,居市州第8位;人均消费支出2622元,增长2.2%。

(十)市场物价涨幅扩大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0.2%,衣着上涨0.6%,居住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1.6 %,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2%,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1%,食用油上涨10.2%,猪肉上涨227.8%,鲜蛋上涨8.2%,水产品上涨2.9%,鲜菜上涨11.1%。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9%。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3月全市经济恢复态势明显,但受疫情影响,季末各行各业尚未完全达到疫情前正常生产经营状态,县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支撑经济增长和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

(一)投资拉动不力

一是挂牌推进重点项目部分进度迟缓。从一季度70个挂牌推进重点项目实地考核情况看,有19个项目因前期手续不齐、未实质开工等原因尚未入统计库,部分项目推进滞后。二是在库项目库存投资余额不足。3月末全部在库项目余额仅392亿元,同比下降22.6%。三是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减弱。从承建的市区县重点项目的施工单位看,绝大多数都是央企、国企及市外建筑施工企业,这些企业未在巴中注册登记,其完成工作业绩产值不能纳入巴中统计。同时,这些企业用工、主要原材料多数直接来自外地,对本地相关行业(企业)带动较小,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不足。

(二)农业稳中有忧

一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春栽、春管、采收、初加工等劳动投入不足,预计小春粮食播面减少1.1%,大春粮食播面稳中略减。二是市场购销不畅,部分农产品销售积压。如甘蓝、莲藕、柑橘(沃柑)、柚子、草莓等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减少。三是畜禽养殖大幅减少,农民怕“非洲猪瘟”反复发生遭受损失,养殖信心不足、积极不高,生猪、家禽存栏出栏大幅下降,特别是生猪生产端受困,母猪、仔猪十分稀缺,价格昂贵,短期难以弥补。全市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高达60%以上,畜禽养殖大幅下降对整个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严重。四是乡村休闲旅游业被抑制,疫情的爆发限制人群出行,乡村休闲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

(三)工业发展滞后

一是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2019年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26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3.1亿元,户均1.76亿元,分别仅占全省2.3%、1.3%和57.9%;今年2月末规上工业企业322户,1-2月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户均0.26亿元,分别仅占全省2.2%、1.5%和68.9%。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81.8%,这个比重将持续影响今年全年工业增加值核算。规上工业占比高,而企业少、规模小、发展滞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二是工业占比低贡献率小。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经济普查前30.5%下降到17.6%,2019年降至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1.6%,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降至16.9%,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较目标拉动GDP下滑0.6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全市工业投资占比持续低位运行,竣工投产的新增工业项目(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项目(企业)少。今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17.3%,低全省7个百分点左右,市州排位靠后。四是规上工业企业退库多入库少。已退库在今年仍保留同期基数企业16家,去年全年营业收入21.8亿元、1-3月6.7亿元;达芙妮鞋业、天鹤服饰2家企业停产待退,去年全年营业收入2.8亿元、1-3月0.57亿元。2019年年度及今年1-3月仅入库17家,1-3月营业收入仅1.9亿元,新增贡献率小。

(四)服务业恢复较慢

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比较大和时间持久,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类服务业2月单月几乎为空白,3月才开始出现恢复态势,达到正常运营水平还需要一定时间。一季度,全市有52户限上商贸单位退库仍保留同期基数;有18户限上商贸单位已停业或注销,拟申请退出直报单位库;有10户限上商贸单位没有营业收入(其中零售业2户、住宿业2户、餐饮业6户)。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1.1%;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4%和19.7%,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43.7%和45.0%;公路运输周转量同比下降10.4%;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分别下降63.3%和65.7%;1-2月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6%。

三、下步工作建议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谋划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落实落地,全力抓好项目工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抓好三次产业发展,确保投资要唱主角、农业要作贡献、工业要挑大梁、消费要挖潜力,狠抓经济增量、盘活经济存量、研判经济变量,冲刺决胜脱贫攻坚收官,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夯实项目基础,提升投资带动效应

全面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年”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年度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六个一”机制,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储备、开工、进度和要素保障工作,加快形成新的投资增量。积极协调项目承建单位在建筑材料、生活物资采购及用工等方面优先在巴中境内采购和选聘,提升投资对巴中经济的直接带动效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和考核机制,将70个挂牌重点推进项目的监管和考核制度覆盖到所有市、区县重点项目,对市、区县其他重点项目和非重点项目按季进行抽查考核,力促所有在库项目投资额上报数与形象进度基本一致、实实在在整体推进。同时,市发改和项目主管部门要主动抓好项目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健全完善入库基础资料,夯实项目投资统计基础。

(二)加快产业培育,夯实经济发展动力

专注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四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实施企业培育“四百计划”工程,做大产业(行业)实体经济总量,对“四百计划”实施情况由市目督办实行逐月考核通报。农业方面要加强春耕春播和田间管理,加大农产品检疫检测力度,加快生猪(仔猪)补栏存栏和母猪育种繁殖,着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稳产增产,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方面要积极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加快新建工业项目(企业)竣工投产达产,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加强工业企业升规入库。建筑房产业方面要积极培育本地企业提档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同时,进一步加强外来建筑房地产企业在巴中注册登记法人力度,为巴中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加快各行各业恢复性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

(三)着力提振消费,引领各行业协调发展

当前形势下,必须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全省激发消费潜力稳定经济增长24条措施,实施消费恢复提振专项行动,出台消费促进“一揽子”措施。组织开展“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促销活动,采取为特定对象发放“惠民消费券”的办法,保障基本消费,带动消费恢复性增长。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着力扩大健康、养老、旅游、教育、文化、信息、家政等消费的有效供给,有效提振消费需求。实施服务业“30”工程,聚力培育骨干企业,提高本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帮助企业拓展消费市场。加强就业促进,严格落实农民增收负责制,做好价格巡查监管工作。

(四)加强挂联督导,力争实现预期目标

坚持执行市、区县领导挂联重点区县、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责任制,加强调研督查,实施“一企一策”,针对具体问题明确责任清单,限期交账。健全坚持经济运行月分析、季研判、“发点球”提醒工作机制,主要经济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责任,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和工业生产、市场消费、服务业发展、稳岗就业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预警。坚持目标导向,加强对部门和县区月(季)度和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督查考核,对发展滞后、完成目标进度缓慢的进行月(季)度点评和严肃问责,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